近年来,我国一直在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,自2019年起,《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等文件相继发布,明确到2020年,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,到2025年,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,这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正加速向全国铺开,也标志着国家开展垃圾分类的决心。
然而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存在投放点多且面广、违规投放行为瞬时发生、人力不足等情况,使得分类投放管理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方面有难度,亟需应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5G技术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作支撑,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,减轻分类投放管理的监管压力、发挥分类投放管理的基层管理作用,并能有效督导居民的分类投放行为与习惯,从而推动群众自治,起到从源头落实垃圾分类的作用。
“不要乱丢垃圾,请您捡起投入桶中”、“感谢改正,下次记得分类投放”,随着一段清晰的语音播报传来,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朗苑社区的“AI督导员”正式上线。这位“AI督导员”能精准识别居民违规投放行为,并实时进行语音督导,对于拒不改正的居民“AI督导员”会进行违规取证,逆向规范居民违规行为;同时还设立了积分奖励机制,正向促进居民养成正确分类习惯。此双向督导机制,高度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精准引导,并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2022年4月,重庆市万州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督管理系统正式开始运行,此次对18个垃圾分类示范点共铺设了22套智能化监管设备。智能化监管设备能实现投前智能指导,投中准确性判断,投后积分奖励的正向记录闭环,并做到全时段违规监测、违规自动取证、案件在线处理的逆向约束闭环,将绑定在分类站点的督导员们解放出来的同时,还能建立长效化的监管机制,并通过日常业务大数据分析,有效掌握整体垃圾分类质量和执行情况。
八大智能算法:自主研发人型智能督导、抓拍取证、垃圾乱扔识别、厨余未破袋识别、混投识别、垃圾满冒识别、督导员袖章识别、投放行为识别等八种智能算法。每种算法根据不同的桶站环境、居民投放习惯,均作不同程度的优化、过滤,减少设备的误报率。例如居民垃圾乱扔识别,对桶站的垃圾桶、地面阴影光斑、陈旧污渍和水渍均做了优化和过滤。
多种场景兼容:兼容无线、有线的网络环境;适用于垃圾亭、垃圾箱、露天垃圾桶标准等投放场景,灵活部署,无需挖沟埋线,无需设施改造;
灵活拓展运维:支持拓展人脸精准溯源、5G应用等定制需求;云服务节省机房托管和宽带费用,维护扩容更方便;
产品高度集成:RFID系统、刷卡扫码设备、智能翻盖设备、垃圾称重设备及智能感知摄像机高度集成联动,整套系统稳定,运维成本低。
AI有声督导,促进居民自主分类
通过智能感知摄像头,精准识别居民垃圾乱扔、厨余未破袋、混投等违规投放行为,智能实时语音提醒、报警劝导。在居民听到语音提示后,若能立即自我纠正,则会得到现场的语音表扬,若未能及时纠正,智能感知摄像头会对违规行为进行抓拍,并按照管理规定进行积分扣除、违规公示、入户宣教、执法罚款等操作,这为管理人员及执法人员提供了宣教督导的重点方向和执法依据,有效促进居民做到自主分类。
智能调度保洁,保证桶站环境卫生
智能感知摄像机不仅能够识别居民违规投放行为,还能实时监测桶站垃圾满冒情况,并将现场投放的质量问题和环境卫生问题推送信息至督导员/保洁员,便于督导员/保洁员及时前往整改清理。通过智能感知摄像机实现了业务闭环的整改,保证桶站环境卫生及投放质量。
刷卡智能翻盖,实现无接触卫生投放
居民通过刷居民IC卡或微信二维码实现垃圾桶智能开盖,简化了居民分类操作流程,搭载的刷卡扫码设备能将信息分类并溯源到户,不但有效实现垃圾分类的溯源,并在确保个人信息安全的情况下,可由督导员上门对居民进行点对点的精准宣教指导,切实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与准确率。
厨余称重,精准计量厨余垃圾分出量
通过称重计量居民及小区厨余垃圾量,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统计、计算、分析,全面掌控小区垃圾分类的实际状况,筛选出无数据或数据异常的小区进行排名通报,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,倒逼各分类小区提高厨余垃圾分出量,提高居民小区“厨余垃圾分出率”。
锐明首次将AI技术与垃圾分类业务深度结合,已在北京、广州、深圳、重庆、宁波等多地落地运行,通过信息化应用实现管理手段升级和管理流程再造,解决垃圾分类业务中人工督导成本高、违规取证难、执法难、整改清理不及时、业务数据不准确等管理痛点问题,形成科学化管理模式,建立长效化监管机制,促进居民自主分类习惯。